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
艾德拉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血液肿瘤,疗效显著吗?时间:2025-07-25 复发性血液肿瘤(如CLL、SLL)的治疗长期面临耐药和生存期短的挑战。艾德拉尼作为首个获批用于复发性CLL的PI3Kδ抑制剂,其与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方案通过协同抑制B细胞信号通路,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一、联合方案的协同作用机制 PI3Kδ通路抑制 艾德拉尼通过阻断PI3Kδ/AKT/mTOR通路,抑制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诱导恶性B细胞凋亡。其高选择性(对PI3Kδ的IC50=0.27 nM)可最大限度减少对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脱靶抑制。 利妥昔单抗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 利妥昔单抗通过结合CD20抗原,激活补体系统,直接裂解B细胞。同时,其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可招募自然杀伤(NK)细胞,增强肿瘤清除。 协同效应 艾德拉尼下调B细胞表面CD20表达,但通过抑制PI3Kδ可恢复利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活性。 临床前模型显示,联合方案可使肿瘤体积缩小率从单药的30%提升至75%。 二、Ⅲ期临床试验疗效验证 Study 116研究设计 纳入416例复发性CLL患者(中位年龄67岁),随机分配至艾德拉尼+利妥昔单抗组(n=207)或利妥昔单抗单药组(n=209)。 联合方案:艾德拉尼 150mg bid口服+利妥昔单抗 375mg/m²(第1周期)→500mg/m²(第2-6周期,每28天一次)。 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 关键疗效数据 17p-/TP53突变患者:联合组PFS 19.8个月 vs. 单药组4.7个月(HR=0.27)。 IGHV未突变患者:联合组PFS 22.1个月 vs. 单药组6.3个月(HR=0.39)。 PFS:联合组中位PFS未达到(95% CI: 18.4个月-NE),单药组为5.5个月(HR=0.43,P<0.00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7%。 ORR:联合组达81%(完全缓解CR 13%),单药组为13%(CR 2%)。 OS:24个月OS率联合组为85%,单药组为78%(HR=0.72,P=0.13),虽未达统计学显著,但趋势向好。 三、安全性管理与剂量调整 常见不良反应 肝毒性:3级以上转氨酶升高发生率18%(单药组8%),多发生于治疗前3个月。 感染:严重感染率24%(单药组11%),以肺炎(12%)和败血症(5%)为主。 血液学毒性: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40%(单药组22%),贫血15%(单药组8%)。 剂量调整策略 ANC<0.5×10⁹/L:暂停艾德拉尼,使用G-CSF 300μg/日,恢复后维持原剂量。 严重感染(如CMV再激活):暂停艾德拉尼,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更昔洛韦),恢复后维持原剂量。 ALT/AST 3-5×ULN:暂停艾德拉尼至≤1×ULN,恢复后减量至100mg bid。 5×ULN:永久停药。 肝毒性: 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性措施 感染预防:对高危患者(如糖尿病、COPD)预防性使用复方新诺明(每周3次)降低肺孢子菌肺炎风险。 肝保护:治疗前3个月每2周检测ALT/AST,避免联用其他肝毒性药物(如他汀类)。 四、特殊人群疗效与安全性 老年患者(≥65岁) 建议:老年患者起始剂量维持150mg bid,但需加强感染和肝毒性监测。 肾功能不全患者 eGFR 30-60 mL/min患者无需剂量调整,eGFR<30 mL/min者慎用(因感染风险增加)。 依据:艾德拉尼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功能影响较小。 合并症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艾德拉尼可能加重自身免疫反应(如结肠炎),需密切监测肠道症状。 心血管疾病:避免联用QT间期延长药物(如胺碘酮),治疗前基线心电图检查。 艾德拉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