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肿瘤资讯 >>肾癌 >> 贝组替凡 vs. 舒尼替尼: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新选择?
详细内容

贝组替凡 vs. 舒尼替尼: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新选择?

时间:2025-05-20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本文通过对比贝组替凡(Belzutifan)与舒尼替尼(Sunitinib)在晚期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临床数据,分析两者在疗效、安全性及适用性上的差异,揭示HIF-2α抑制剂与VEGFR-TKI在RCC治疗中的不同定位。

  贝组替凡;舒尼替尼;晚期肾细胞癌;HIF-2α抑制剂;VEGFR-TKI

360截图20240124101517681.jpg

  研究背景与药物机制

  晚期RCC的治疗长期依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如舒尼替尼。然而,VEGFR-TKI的耐药性和毒性限制了其长期应用。贝组替凡作为首款HIF-2α抑制剂,通过阻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为RCC治疗提供了新机制。

  疗效对比:客观缓解率与无进展生存期

  LITESPARK-005试验

  贝组替凡:在III期LITESPARK-005试验中,746名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抗血管生成药物(AA)治疗后进展的晚期RCC患者中,贝组替凡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6个月,18个月PFS率为24.0%,客观缓解率(ORR)达21.9%(95% CI 17.8%-26.5%)。

  舒尼替尼:在III期随机对照试验中,舒尼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1个月,ORR为47%(95% CI 41%-53%)。但需注意,舒尼替尼数据多来自一线治疗,而贝组替凡研究针对后线治疗患者。

  亚组分析

  贝组替凡在肉瘤样分化(预后极差)患者中,PFS优势更明显(5.3个月 vs. 2.8个月)。

  舒尼替尼在IMDC风险分层为中/低危患者中,PFS和ORR均优于高危患者。

  安全性对比:不良反应谱与耐受性

  贝组替凡

  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90%)、疲劳(66%)和蛋白尿(58%),3级及以上贫血发生率为7%。

  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率为43.5%,显著低于舒尼替尼的48.1%。

  舒尼替尼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72%)、高血压(68%)和甲状腺功能减退(59%),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5%。

  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率较高,尤其是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适用性对比:患者选择与治疗场景

  贝组替凡

  适用于VHL基因突变相关RCC、CNS血管母细胞瘤和pNET,尤其适合后线治疗或对VEGFR-TKI不耐受的患者。

  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EPO。

  舒尼替尼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适用于IMDC风险分层为中/低危的晚期RCC患者。

  需注意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心脏毒性,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

  贝组替凡与舒尼替尼在晚期RCC治疗中各具优势:

  贝组替凡:在后线治疗中展现出较高的ORR和可控的安全性,尤其适合HIF-2α驱动的肿瘤。

  舒尼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更长的PFS和更高的ORR,但需警惕其毒性。

贝组替凡(老挝).png

  贝组替凡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图片.jpg

治疗方案
更多
行业新闻
更多
药品资讯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