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Lenvatinib)作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甲状腺癌治疗领域实现了从晚期一线治疗到新辅助治疗的跨越式突破,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

针对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仑伐替尼通过抑制VEGFR、FGFR、PDGFR等靶点,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与增殖信号通路。全球SELECT试验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达6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至18.3个月,较安慰剂组提升5倍。中国308研究进一步验证,仑伐替尼在中国患者中的ORR达69.9%,中位PFS延长至23.9个月,且安全性可控。基于上述数据,仑伐替尼已被纳入中国医保目录,成为RAIR-DTC的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甲状腺癌,仑伐替尼的新辅助治疗价值正在显现。传统手术因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大血管而难以实现R0切除,而仑伐替尼通过术前降期,可显著提高手术可行性。2023年ASCO大会报告了一项II期研究,纳入28例局部晚期DTC患者,术前接受仑伐替尼治疗6个周期。结果显示,82%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超50%,其中6例原本不可手术的患者成功完成R0切除,且术后喉返神经保留率达100%。此外,新辅助治疗还降低了手术复杂度评分(MMM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仑伐替尼不仅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增强疗效。研究显示,其可降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增加CD8+T细胞比例,逆转免疫抑制状态。这种“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或为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优势提供机制基础。此外,仑伐替尼与PD-1抑制剂的联合疗法正在探索中,有望进一步提升局部晚期患者的手术转化率。
基于患者基因特征(如RAS/BRAF突变状态)和影像学标志物(如肿瘤血供密度),未来或可筛选新辅助治疗优势人群。例如,BRAF
V600E突变患者对仑伐替尼的缓解率更高,而高血供肿瘤的缩瘤效果更显著。此外,仑伐替尼与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微波)的序贯应用,或可成为不可手术患者的替代方案。

仑伐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