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在治疗ALK重排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更新第二代和第三代ALK抑制剂的总体生存(OS)结果,同时与第一代ALK抑制剂进行疗效对比。

研究纳入了伴有或不伴有脑转移的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措施为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ALK抑制剂(ALK-2ndG/3rdG),对照组则采用第一代ALK抑制剂(ALK-1stG),具体为克唑替尼。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OS,而次要观察指标涵盖全身客观缓解率、颅内缓解率以及≥3级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
本研究共分析了1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156名患者。结果显示,与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相比,第二代ALK抑制剂(包括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塞瑞替尼和恩沙替尼)在OS方面有显著改善(HR:0.72,95%
CI:0.57-0.90,p=0.004)。特别在伴有任何脑转移,尤其是具有可测量(直径≥10毫米)脑转移的患者中,颅内反应更为显著。网络荟萃分析进一步表明,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对脑部病变患者疗效卓越,但伴随较为明显的副作用。此外,阿来替尼在ALK阳性NSCLC中展现出了出色的疗效与较低的毒性。
相较于克唑替尼,第二代ALK抑制剂治疗能够显著提升OS,且阿来替尼的AE严重程度低于其他高效ALK抑制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OS随访时间有限且样本量可能不足,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在OS方面的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因此,未来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发现。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