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gBRCA突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他拉唑帕利治疗长期PFS的病例报告时间:2025-05-08 本文报告一例携带gBRCA1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经新辅助化疗、手术及辅助治疗后复发,使用他拉唑帕利单药治疗实现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治疗期间通过剂量调整及支持治疗有效管理血液学毒性,验证了他拉唑帕利在BRCA突变乳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gBRCA突变;三阴性乳腺癌;他拉唑帕利;无进展生存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因“右乳肿块2月”就诊。2022年3月病理确诊为T2N1M0、III期TNBC,基因检测显示gBRCA1 c.5266dupC突变。新辅助化疗(AC-T方案)后评估为部分缓解(PR),行右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ypT1cN0。2023年1月复查发现肺转移,基因检测仍为gBRCA1突变。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3年2月启动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后因3级手足综合征停药,肺部病灶进展。 二线治疗: 2023年5月换用他拉唑帕利1mg/d,治疗1周后出现2级贫血(Hb 8.2g/dL),暂停治疗并启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1个月后Hb恢复至10.5g/dL,以0.75mg/d重启治疗。 剂量调整与毒性管理: 第6个月:出现3级血小板减少(PLT 48×10⁹/L),暂停治疗2周,恢复后减量至0.5mg/d; 第12个月:因2级疲劳调整为隔日0.5mg; 第18个月:恢复每日0.5mg,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红蛋白维持在9-11g/dL,血小板波动于60-80×10⁹/L。 疗效评估 影像学评估: 治疗3个月后肺部病灶缩小30%,6个月后达PR(靶病灶缩小52%),12个月持续PR,24个月时病灶稳定(SD),无新发病灶。 生存数据: 至2025年3月,PFS达24个月,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从基线58分提升至72分,脱发、恶心等不良反应轻微。 疗效验证: 本例疗效与EMBRACA试验(他拉唑帕利组中位PFS 8.6个月)一致,且长期治疗中未出现疾病进展,提示其在BRCA突变乳腺癌中的持续获益。 毒性管理: 通过剂量调整、EPO及输血支持,有效控制血液学毒性,未发生因毒性导致的永久停药,与文献报道的剂量减少策略(0.75mg→0.5mg→0.25mg)相符。 临床启示: 对于gBRCA突变晚期TNBC,他拉唑帕利是重要治疗选择,需重视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早期干预,建议治疗前完善骨髓储备功能评估。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