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肿瘤资讯 >>肺癌 >> 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的持续临床疗效:病例报告
详细内容

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的持续临床疗效:病例报告

时间:2024-06-04     作者:医学编辑王明阳   阅读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驱动ALK蛋白过度表达的关键因素,具有这种重排的癌症通常对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敏感。尽管ALK TKI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耐药性的产生仍是治疗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b4361cd4fd6e47b8b4d1ce25bbca5fb2_1034142122.png

  病例简述

  本病例涉及一名女性患者,患有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经历化疗及序贯放疗后病情仍出现进展。经支气管镜活检组织样本的DNA下一代测序(NGS)检测,确认存在EML4-ALK(E13:A20)重排。患者首先接受克唑替尼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个月。随后,NGS检测发现多个ALK突变,包括E1129V、F1174C、F1174L、F1174V、I1171T和G1269A,同时EML4-ALK重排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患者改用布格替尼治疗,最好的整体反应是疾病稳定,PFS延长至10个月。当布格替尼治疗失效时,采用洛拉替尼,此时上述六种ALK突变中有五种未被检出。在洛拉替尼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对洛拉替尼耐药的ALK L1196M突变。最终,患者尝试使用阿来替尼进行治疗,总生存期达到了四年。

  本病例展示了一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后检测到EML4-ALK重排,通过液体活检监测,该患者对多种ALK TKI产生了显著的治疗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了由多个ALK突变介导的耐药性,而在布格替尼治疗后,这些突变中的五个未再被检出。特别地,ALK F1174C突变可能是导致布格替尼耐药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理解ALK TKI的耐药机制以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布格替尼布加替尼孟加拉(小).jpg

  布格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图片.jpg

治疗方案
更多
行业新闻
更多
药品资讯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