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且与健康风险密切相关。然而,现有治疗方法的功效和安全性问题使得该患者群体的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
目的:比较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莱博雷生(Lemborexant)与安慰剂和酒石酸唑吡坦缓释剂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评估了莱博雷生在55岁及以上失眠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入选患者报告有睡眠维持困难,并通过睡眠史、睡眠日记和多导睡眠图(PSG)证实,部分患者也可能有入睡困难。患者在睡前接受1个月的安慰剂、酒石酸唑吡坦缓释剂(6.25毫克)或莱博雷生(5毫克或10毫克)治疗。
主要终点:莱博雷生治疗与安慰剂相比,从潜伏期到持续睡眠的基线变化。关键次要终点包括与安慰剂相比,睡眠效率和睡后觉醒发作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以及与唑吡坦治疗相比,后半夜的睡后觉醒发作情况。
结果:共1006名随机患者入组(安慰剂组n=208,唑吡坦组n=263,莱博雷生5毫克组n=266,莱博雷生10毫克组n=269),其中869名(86.4%)为女性,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55-88岁)。与安慰剂相比,两种剂量的莱博雷生治疗均显著改善了客观入睡时间(通过治疗1个月结束时,即第29和第30晚的PSG测量的持续睡眠潜伏期评估,P<0.001)。具体地,莱博雷生5毫克组的最小二乘几何平均治疗比与安慰剂为0.77(95%CI:0.67-0.89);10毫克组为0.72(95%CI:0.63-0.83)。根据PSG测量,第29晚和第30晚,莱博雷生5毫克组睡眠效率相对于基线的平均治疗差异为7.1%(95%CI:5.6%-8.5%;P<0.001);10毫克组为8.0%(95%CI:6.6%-9.5%;P<0.001)。同时,两种剂量的莱博雷生在减少睡后觉醒发作方面也显著优于安慰剂(P<0.001)。此外,与唑吡坦相比,两种剂量的莱博雷生在减少后半夜睡后觉醒发作方面也表现出显著优势(P=0.004和P<0.001)。6名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唑吡坦组4名,莱博雷生5毫克组2名),但均与治疗无关。其他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度或中度。
与使用PSG客观测量的安慰剂和唑吡坦相比,莱博雷生治疗显著改善了睡眠开始和睡眠维持,包括后半夜的睡眠情况。莱博雷生治疗耐受性良好。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