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调控IL-23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实践与感染警示时间:2025-11-26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作为全球首个靶向IL-23 p19亚基的生物制剂,于2025年1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CD)治疗,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阻断IL-23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抑制Th17细胞活化,从而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如IL-17、IL-22)的释放。这一突破性疗法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感染风险及长期安全性仍需严格监测。
临床实践:从诱导缓解到长期维持 在III期VIVID-1研究中,米利珠单抗展现了显著的疗效优势。治疗52周时,53%的CD患者达到临床缓解(CDAI<15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6%;内镜应答率达46%,黏膜愈合率达39.6%。对于TNF抑制剂或整合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失败的患者,米利珠单抗组的第52周临床缓解率仍达45.4%,凸显其对难治性患者的有效性。 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87%在第5年维持临床缓解,72%持续内镜缓解,且无新增肠道狭窄或瘘管。组织学缓解率在第5年达58.2%,显著优于活性对照药乌司奴单抗(48.8%)。这些数据支持米利珠单抗作为CD长期维持治疗的一线选择。 在溃疡性结肠炎(UC)领域,LUCENT系列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III期LUCENT-1研究显示,治疗12周时,24.2%的UC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内镜缓解率达36.6%;维持治疗52周时,临床缓解率提升至49.9%,内镜缓解率达58.6%。值得注意的是,米利珠单抗对UC核心症状——肠道急迫(Bowel Urgency, BU)的改善具有跨基线普适性,即使未达到其他临床终点,78%的非临床缓解者仍报告BU评分降低,且1-2分的微小改善即与生活质量提升显著相关。 感染警示:风险分层与动态监测 尽管疗效显著,米利珠单抗的感染风险仍需警惕。LUCENT系列研究显示,其严重感染发生率(2.1%)显著高于安慰剂组(0.9%),主要包括肺炎(0.8%)、脓肿(0.5%)和尿路感染(0.3%)。15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包括口腔念珠菌病(0.7%)、带状疱疹(0.5%)和肺孢子菌肺炎(0.1%),甚至1例患者出现结核再激活。 感染风险与剂量、合并用药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每4周给药组的感染率(42.3%)显著高于每8周组(31.7%);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者感染风险增加2.3倍;糖尿病或慢性肺病患者感染风险增加1.8倍。此外,IL-23抑制剂可能抑制结核特异性T细胞反应,增加潜伏结核再激活风险。 感染管理:多学科协作与预防性措施 为降低感染风险,治疗前需完成系统筛查:第一步,询问咳嗽、发热、盗汗等结核症状;第二步,胸部X线或CT排除活动性结核;第三步,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痰涂片/培养(疑似活动性结核者);第四步,对TST≥10mm或IGRA阳性者,需接受异烟肼(300mg/日)或利福平(600mg/日)治疗3-9个月。治疗期间每6个月重复TST/IGRA检测,若出现阳性转化需立即暂停治疗并启动抗结核治疗。 预防性措施包括:治疗前完成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及带状疱疹疫苗接种;避免接触活禽、佩戴口罩、定期手卫生。若发生细菌感染,优先选择覆盖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多西环素);若发生结核再激活,暂停米利珠单抗,启动四联抗结核治疗(HRZE方案);若发生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暂停治疗直至感染控制,并评估是否重启治疗。
米利珠单抗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