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拉德帕(商品名Livdelzi)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PPARδ激动剂,其说明书核心亮点聚焦于显著生化应答与长期安全性。作为针对UDCA疗效不足或不耐受患者的创新疗法,Livdelzi通过激活肝脏PPARδ受体,精准调控胆汁酸合成关键酶CYP7A1,从分子层面阻断胆汁淤积的恶性循环。
在生化应答方面,Livdelzi展现出突破性疗效。III期RESPONSE试验显示,62%的患者在12个月内达到碱性磷酸酶(ALP)降至正常值上限1.67倍以下且较基线下降≥15%的复合终点,而安慰剂组仅20%达标。更值得关注的是,25%的患者实现ALP完全正常化,这一指标直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实质性改善。针对PBC患者最困扰的瘙痒症状,Livdelzi同样表现优异:基线NRS评分≥4的患者中,26.5%在12个月后瘙痒完全消退,而安慰剂组无显著变化。这种双重疗效机制使Livdelzi成为首个同时改善生化标志物与临床症状的PBC治疗药物。

安全性特征是Livdelzi的另一大优势。长期开放标签ASSURE研究证实,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至3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从首年的86例/100患者年稳步下降至63例/100患者年,且未报告任何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常见不良反应(头痛、腹痛、恶心等)发生率均低于10%,且多为轻度至中度。针对特殊人群,说明书明确指出: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75岁以上患者建议每月监测不良反应,因该群体临床经验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Livdelzi的禁忌症与监测要求严格规范用药边界。完全性胆道梗阻、失代偿期肝硬化(如腹水、肝性脑病)患者禁用,治疗期间若出现黄疸、右上腹疼痛等肝炎体征需立即停药。骨折风险监测被纳入常规管理,建议治疗首年每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针对绝经后女性患者。这些措施共同构建起风险可控的治疗体系,为PBC患者提供了兼具疗效与安全性的长期管理方案。

据悉,司拉德帕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