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未控制将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近年来,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凭借其口服便利性和靶向抑制JAK1/JAK2信号通路的特性,成为RA治疗的重要选择。多项长期研究证实,巴瑞替尼在持续缓解率方面表现优异,且安全性可控。
5年持续缓解率的核心数据
全球最大规模的巴瑞替尼长期安全性综合分析纳入3770例患者,累计暴露超过14000患者年,其中47.1%的患者用药≥5年,中位用药时间达4.6年。研究显示,巴瑞替尼4mg组在5年治疗期间,DAS28-ESR<2.6的缓解率稳定在45%-50%,且未出现因疗效衰减导致的停药率上升。瑞典风湿病质量登记处(SRQ)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巴瑞替尼的1年药物留存率达78%,显著高于托法替布(72%)和TNF抑制剂(65%),间接反映其长期疗效的稳定性。

缓解率的亚组差异与机制
巴瑞替尼的持续缓解率在不同患者亚组中存在差异。RA-BEGIN试验表明,对于甲氨蝶呤(MTX)初治患者,巴瑞替尼单药治疗52周的ACR50应答率达62%,显著优于MTX单药(51%);而在MTX应答不足患者中,RA-BEAM试验显示巴瑞替尼联合MTX治疗24周的ACR50应答率为48%,与阿达木单抗(49%)相当,但关节结构保护更优(放射学评分ΔTSS
0.2 vs
0.4)。进一步分析发现,巴瑞替尼通过抑制JAK1/JAK2信号通路,减少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同时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慢性病贫血,从而形成“抗炎-免疫调节-代谢改善”的多维效应,是其长期缓解率稳定的关键机制。
安全性与缓解率的平衡
长期安全性是评估持续缓解率的重要前提。上述综合分析显示,巴瑞替尼4mg组的严重感染年发病率为2.6/100患者年,带状疱疹为3.0/100患者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0.5/100患者年,且发病率不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50岁且伴≥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MACE年发病率升至0.77/100患者年,提示需严格筛选高危人群。瑞典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巴瑞替尼的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年发病率分别为0.4/100患者年和0.3/100患者年,低于托法替布(0.6/100患者年和0.5/100患者年),为其长期使用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据悉,巴瑞替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