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肿瘤资讯 >>肾癌 >> 贝组替凡与依维莫司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对比研究,贝组替凡仿制药在哪里上市
详细内容

贝组替凡与依维莫司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对比研究,贝组替凡仿制药在哪里上市

时间:2024-11-21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贝组替凡(Belzutifan),作为一种缺氧诱导因子2α抑制剂,在早期研究中已展现出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显著临床活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一项研究招募了先前已接受过免疫检查点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ccRCC患者,并以1:1的比例将他们随机分配至贝组替凡或依维莫司治疗组。

360截图20230110170401073.jpg

  在这项研究中,患者每天口服一次药物,贝组替凡组剂量为120mg,依维莫司组剂量为10mg,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作用。研究设定的双重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而关键的次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即确认的完全或部分缓解)。

  共有374名患者被分配至贝组替凡组,372名患者被分配至依维莫司组。在第一次中期分析时(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两组的中位PFS均为5.6个月。然而,在18个月时,贝组替凡组中有24.0%的患者仍然存活且无疾病进展,相比之下,依维莫司组这一比例仅为8.3%(双侧P=0.002,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标准)。此外,贝组替凡组中21.9%的患者出现了确认的客观缓解(95%CI:17.8%-26.5%),而依维莫司组这一比例仅为3.5%(95%CI:1.9%-5.9%)(P<0.001,同样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标准)。

  在第二次中期分析时(中位随访时间为25.7个月),贝组替凡组的中位OS为21.4个月,而依维莫司组的中位OS数据未给出具体数值,仅提及1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具体来说,18个月时贝组替凡组和依维莫司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5.2%和50.6%(死亡风险比0.88;95%CI:0.73-1.07;双侧P=0.20,未达到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标准)。

  在安全性方面,贝组替凡组中61.8%的患者发生了任何原因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其中5级为3.5%),依维莫司组这一比例为62.5%(其中5级为5.3%)。不良事件导致贝组替凡组和依维莫司组分别有5.9%和14.7%的患者停止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中关于不良事件导致停止治疗的部分存在重复,我在此进行了合并和简化。

  总体而言,对于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ccRCC患者,贝组替凡在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方面表现出相对于依维莫司的显著优势。同时,贝组替凡并未发现与新的安全信号相关的问题。这些结果为贝组替凡作为晚期ccRCC治疗的新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持。

贝组替凡(老挝).png

  贝组替凡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外站im.png

治疗方案
更多
行业新闻
更多
药品资讯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