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帕替尼(upadacitinib),一种选择性Janus激酶1(JAK1)抑制剂,在之前的2期研究中已展现出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乌帕替尼对于生物疾病缓解抗风湿药物(bDMARD)反应不足的难治性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纳入18岁及以上、患有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对bDMARD反应不足或不耐受,并且正在接受传统合成DMARD(csDMARD)作为背景治疗的患者。患者通过交互式反应技术被随机分配(2:2:1:1)至每日一次口服缓释乌帕替尼15mg、30mg或安慰剂组,持续12周,之后所有安慰剂组患者转换为乌帕替尼15mg或30mg治疗。主要终点包括第12周时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ACR20)改善20%的患者比例,以及使用C反应蛋白(DAS28[CRP])评估的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在第12周时降至3.2或更少的患者比例。
共499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各组(n=165例乌帕替尼15mg;n=165例乌帕替尼30mg;n=85例先安慰剂后乌帕替尼15mg;n=84例先安慰剂后乌帕替尼30mg),其中一名患者在研究治疗开始前退出15mg乌帕替尼组。患者平均病程为13.2年(SD
9.5),多数患者曾接受过至少一种bDMARD治疗。
在第12周,乌帕替尼15mg和30mg组分别有65%和56%的患者达到了ACR2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28%(p<0.0001)。同时,乌帕替尼15mg和30mg组分别有43%和42%的患者DAS28(CRP)降至3.2或更低,而安慰剂组仅为14%(与安慰剂相比,每个剂量的p<0.0001)。
安全性方面,截至第12周,安慰剂组和乌帕替尼15mg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总数相似,但乌帕替尼30mg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尿路感染和类风湿关节炎恶化。乌帕替尼30mg组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数量高于15mg组,而安慰剂组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此外,与乌帕替尼15mg组和安慰剂组相比,30mg组中有更多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带状疱疹和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在12周内,与安慰剂相比,两种剂量的乌帕替尼均可使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快速且显著的改善。然而,乌帕替尼30mg组的安全性问题相对突出,需要权衡疗效与风险。

乌帕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