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动脉血栓不良事件(AE)的风险,普纳替尼在未经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中的试验被提前终止。为了评估停止使用一线普纳替尼治疗的患者疗效,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

研究对象为51名接受一线普纳替尼治疗的患者,其中38名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要求而停药,13名因出现AE而停药。在停用普纳替尼时,所有患者均保持CP状态,他们的最深反应分别为: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7例,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4例,主要分子反应(MMR)14例,以及MR4.5(即BCR-ABL1转录本水平≤0.0032%)26例。
在停用普纳替尼时处于PCyR的4名患者中,有2名在后续接受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反应改善至CCyR。在停用普纳替尼时处于CCyR的7名患者中,有5名对MMR或更深层次的反应有所改善,1名患者无法评估,另1名患者因不遵守治疗而失去反应。
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92%和96%,表明这些患者的长期结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后续TKI治疗的心脏/血管系统AE主要发生在之前使用普纳替尼时发生过类似事件的患者中,且AE可能发生在普纳替尼治疗后长达9个月的时间内。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使用普纳替尼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在停药后继续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普纳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