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产生抗药性或不耐受性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P-CML)患者,第三代TKI——普纳替尼可能带来治疗上的新希望。

在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口服BCR-ABL1全抑制剂普纳替尼的疗效与特点。该药物对接受过多种治疗(包括针对T315I突变的治疗)的患者展现出了强大的活性。在PACE试验的长期随访中,有60%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在接受普纳替尼治疗后获得了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40%的患者获得了主要分子反应;更令人鼓舞的是,5年的总生存率达到了73%。当然,普纳替尼治疗也伴随着一定的毒性,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是主要的风险。然而,通过采用剂量减少的方法,即从45或30毫克开始,一旦BCR-ABL1/ABL1≤1%,就将剂量减少到15毫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
对于不适合接受普纳替尼治疗的患者,还有其他新型TKI可供选择,如asciminib和HQP1351等。这些药物也为CP-C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性。
专家意见指出,对于对第二代TKI产生抗药性或不耐受性的CP-CML患者,他们倾向于使用第三代TKI,如普纳替尼进行治疗。尽管在患者对第二代TKI治疗无效后,他们会立即开始寻找合适的捐赠者进行移植的考虑,但普纳替尼仍然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只有在患者无反应或病情进展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进行移植手术。这一观点进一步凸显了普纳替尼在治疗CP-CML患者中的重要地位。

普纳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