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latinib作为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开放标签、第一阶段、随机两序列、两种治疗、两阶段交叉设计,深入探究健康受试者中Lorlatinib的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

符合条件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种治疗顺序之一:先单次口服Lorlatinib 100mg,再静脉注射(IV)Lorlatinib 50mg;或先IV
Lorlatinib,再口服Lorlatinib。两种治疗之间设有至少10天的洗脱期。给药后的144小时内,我们定期采集血样以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利用验证过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我们测定了Lorlatinib及其苯甲酸代谢物PF-06895751的血浆浓度。
本研究共招募了11名受试者(平均年龄37.6岁,全部为男性)。结果显示,Lorlatinib的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调整几何平均值为80.78%(90%置信区间:75.73-86.16%)。通过非房室分析,我们发现口服和静脉注射后Lorlatinib的平均消除血浆半衰期分别为25.5小时和27.0小时。研究期间未发生死亡、严重不良事件或重度不良事件。大部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仅有两例转氨酶升高事件为中度。所有不良反应在研究结束时均已缓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Lorlatinib在健康受试者中均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口服Lorlatinib后显示出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洛拉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