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可能引发心血管毒性,如心包炎的病例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类不良事件是否普遍存在于所有ALK抑制剂中。

在对21种心血管毒性的深入研究中,我们发现五种ALK抑制剂中均存在心包炎的信号。具体来说,克唑替尼(报告比值比,ROR:4.7;95%置信区间CI:3.63-6.15)、塞瑞替尼(ROR:12.9;95%
CI:9.37-17.79)、阿来替尼(ROR:4.8;95% CI:3.15-7.42)、布格替尼(ROR:3.5;95%
CI:1.33-9.46)和洛拉替尼(ROR:6.4;95%
CI:3.60-11.22)均表现出与心包炎的关联性。对于尖端扭转型室速/QT延长,克唑替尼(ROR:5.0;95%
CI:3.72-6.77)和塞瑞替尼(ROR:4.2;95%
CI:2.17-8.05)显示出相关信号。在高血压方面,仅布格替尼表现出明显信号(ROR:3.9;95%
CI:2.88-5.20)。对于心力衰竭,阿来替尼(ROR:2.2;95% CI:1.60-2.90)、克唑替尼(ROR:2.1;95%
CI:1.72-2.48)和洛拉替尼(ROR:2.0;95%
CI:1.27-3.23)均检测到相关信号。此外,从给药到不良事件报告的发病时间来看,阿来替尼导致心包炎的发病时间为52.5天,而克唑替尼则为166.5天。
对ALK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的全面评估揭示了不同ALK抑制剂在心脏毒性特征上的差异。深入理解每种ALK抑制剂的心血管毒性特点,将有助于医生在患者需要在不同ALK抑制剂间转换时,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