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珠单抗作为首个靶向IL-23
p19亚基的生物制剂,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伴随头痛、关节痛等不良反应。这些症状虽非直接威胁生命,却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通过分层管理策略实现安全用药。

头痛的识别与分级处理
头痛是米利珠单抗治疗中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反应,可能与药物诱导的免疫调节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相关。患者若出现轻度头痛(VAS评分1-3分),可通过非药物干预缓解:保持环境安静、冷敷额头、饮用含咖啡因饮品(如无禁忌)。若头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恶心、呕吐,需升级为药物治疗:首选对乙酰氨基酚(500mg口服,每6小时一次),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减少胃肠道刺激风险。对于重度头痛(VAS评分≥7分),需立即暂停用药并排除脑膜炎、静脉血栓等严重病因,必要时进行头颅CT检查。
关节痛的机制与多模式干预
关节痛多见于治疗初期,可能与药物诱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或细胞因子波动相关。轻度关节痛(仅影响1-2个关节)可通过局部处理缓解:每日2次热敷联合0.05%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若出现多关节痛(≥3个关节)或活动受限,需联合系统治疗:短期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5-10mg/日,疗程≤7天),同时补充钙剂(600mg/日)和维生素D(800IU/日)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反复发作的关节痛,建议进行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筛查,排除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病可能。
治疗前需评估患者基础疾病:合并偏头痛病史者,可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20mg/日);存在骨关节炎者,提前制定物理治疗计划。治疗期间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头痛/关节痛的发生时间、强度及缓解因素,每4周进行一次生活质量评估(如IBDQ量表)。对于持续6周未缓解的症状,需考虑药物剂量调整或转换治疗方案(如切换至维多珠单抗)。

米利珠单抗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