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失调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当传统化疗手段失败时,靶向治疗——特别是使用突变型BRAF抑制剂(如达拉非尼)和MEK抑制剂(如曲美替尼)——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将靶向治疗直接用作pLGG的一线治疗方法,其效果如何呢?

本研究招募了未曾接受过常规化疗或放疗、但正在接受达拉非尼或曲美替尼治疗的pLGG儿科患者。共有8名患者参与了这次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研究。其中,5名患者被检测出BRAF突变(1名为BRAFV600E突变,4名为KIAA1549:BRAF融合),另外3名患者则存在NF1突变。
在治疗策略上,其中1名患者首先使用达拉非尼,随后加入了曲美替尼。其余7名患者则首先选择了曲美替尼治疗;在这之中,有2名患者后来转为双重治疗,而另外5名患者选择继续使用曲美替尼单药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6名患者(占75%)呈现出部分反应,而其余2名患者(25%)的病情则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1名患者在完成一个曲美替尼单药治疗周期后出现了轻度疾病进展,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切监测后,其病情最终趋于稳定。另1名在服用达拉非尼期间病情有所进展的患者,在随后转换为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的双重治疗后,出现了良好的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发生在所有患者身上)和腹泻(50%的患者出现)。
鉴于其良好的毒性特征和便捷的口服给药方式,靶向治疗有望成为pLGG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本研究提供的初步证据表明,将靶向治疗作为一线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诱发早期的疾病反应。
。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