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期可切除黑色素瘤的患者面临着高复发风险,仅接受手术治疗后,5年内的复发率可能高达40%至90%。为了应对术后可能残留的微转移病灶——这些难以检测的微小转移灶可能成为未来黑色素瘤复发和致死的潜在源头——术后全身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随机的III期辅助试验验证,在某些研究中,相较于观察疫苗和GMK神经节苷脂疫苗,高剂量干扰素α以及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伊匹单抗(10mg/kg)相较于安慰剂,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此同时,伊匹单抗低剂量组(3mg/kg)与高剂量干扰素α相比,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存优势。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的药物,如pembrolizumab,以及针对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BRAF-MEK抑制剂组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相较于安慰剂,同样展现出了优异的治疗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伊匹单抗高剂量组相比,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的药物,例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在无复发生存期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对于临床或放射学检测到的局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新出现的数据强烈支持术前进行全身新辅助治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一项合作小组试验(S1801)指出,新辅助治疗相较于辅助治疗,在提升无事件生存率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辅助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前沿研究数据正在推动临床实践的改变,预示着符合条件的黑色素瘤患者将更多地受益于新辅助治疗策略。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