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
1例难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使用匹米替比Pimitespib的临床疗效分析时间:2025-04-24 摘要:本文分析1例携带PDGFRA D842V突变的难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接受匹米替比(TAS-116®)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患者为65岁男性,经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三线治疗后进展,接受匹米替比治疗6个月后肿瘤负荷降低45%,无进展生存期(PFS)达8个月,仅出现1级腹泻和2级低磷血症,未发生严重毒性。 关键词:PDGFRA D842V突变;胃肠道间质瘤;匹米替比;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5岁,因“腹痛伴黑便3个月”就诊。CT示胃体部巨大肿块,大小8.5 cm×7.2 cm×6.8 cm,侵犯胃壁全层及胰腺。2022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GIST,KIT外显子11突变。2023年5月复查CT示肝转移,基因检测发现PDGFRA D842V突变。 治疗经过 基线评估 影像学:CT示肝内多发转移灶,最大病灶直径4.2 cm。 实验室:LDH 320 U/L(参考值120-246 U/L),血红蛋白10.2 g/dL(参考值13.0-17.5 g/dL)。 体力状态评分(ECOG):1分。 治疗方案 匹米替比口服,剂量为160 mg/天,连续5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 疗效评估 早期反应:治疗2周期后,腹痛症状缓解,黑便消失;4周期后CT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缩小至3.1 cm,肿瘤负荷降低30%。 中期疗效:6周期时,肿瘤负荷降低45%,达到部分缓解(PR);PFS达8个月。 生活质量:ECOG评分恢复至0分,体重增加3 kg。 安全性监测 不良反应 1级腹泻(每日2次稀便),通过饮食调整和洛哌丁胺控制。 2级低磷血症(血磷0.8 mmol/L),予磷酸钠口服液补充后恢复正常。 实验室异常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最高达1.5 mg/dL,参考值0.6-1.2 mg/dL),未调整剂量,2周后自行恢复。 本例显示匹米替比对PDGFRA D842V突变GIST具有抗肿瘤活性,与CHAPTER-GIST-301试验结果一致(PFS中位数2.8个月 vs 安慰剂组1.4个月)。患者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或治疗相关死亡,与既往报道的匹米替比安全性数据相符。长期随访需关注继发性耐药机制,建议每2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