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转移部位,且预后通常较差。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全身治疗已被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案。然而,不同药物在颅内的活性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脑转移(BM)的情况。那么,对于不同脑转移状态的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何种一线治疗方案最为理想呢?

我们针对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对涉及EGFR-TKIs(单独或联合使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评估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本次分析共纳入了17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5077名患者和1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奥希替尼+贝伐单抗、aumolertinib、奥希替尼、阿法替尼、达克替尼、护理标准(SoC,含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或埃克替尼)、SoC+阿帕替尼、SoC+贝伐单抗、SoC+雷莫芦单抗、SoC+基于培美曲塞的化疗(PbCT)、PbCT以及不含培美曲塞的化疗(PfCT)。
对于脑转移患者,SoC+PbCT相较于SoC在PFS上有所改善(HR=0.40,95%CI:0.17-0.95)。在PFS的排名中,奥希替尼+贝伐单抗最有可能位居首位,累积概率为34.5%,紧随其后的是aumolertinib,累积概率为28.3%。
对于无脑转移的患者,多种治疗方案相较于SoC均显示出更优的疗效。具体来说,奥希替尼+贝伐单抗、奥希替尼、aumolertinib、SoC+PbCT、达克替尼、SoC+雷莫芦单抗、SoC+贝伐单抗和阿法替尼的HR值及95%CI均表明它们在PFS上优于SoC。同时,PbCT和PfCT也显示出较好的PFS效果。然而,在PFS方面,SoC+阿帕替尼与SoC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与PbCT和PfCT相比则表现出相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无脑转移的患者,奥希替尼+贝伐单抗在PFS的排名中最有可能位居首位,累积概率为47.1%。而在OS方面,SoC+PbCT无论对于脑转移还是无脑转移的患者,均最有可能排名第一,累积概率分别为46.8%和37.3%。
综上所述,对于伴或不伴脑转移的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奥希替尼+贝伐单抗在PFS方面表现最佳,而SoC+PbCT则在OS方面占据优势。这些结论为临床医生在选择一线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