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在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患者在接受CDK4/6抑制剂与芳香酶抑制剂(AI)治疗后病情出现进展时,是否应继续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或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尚存在争议。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名为PACE的随机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纳入了在既往CDK4/6抑制剂和AI治疗中病情出现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
MBC患者。患者被以1: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三个治疗组:氟维司群(F)单药治疗、氟维司群加哌柏西利(F +
P)联合治疗,以及氟维司群加哌柏西利和avelumab(F + P + A)的三药联合治疗。
本研究共纳入了220名患者,其中位年龄为57岁,范围跨越25至83岁。大多数患者为绝经后女性(占80.9%),且有40%的患者最初被诊断为新发MBC。在这些患者中,哌柏西利是先前使用的最常见的CDK4/6抑制剂(占90.9%)。
研究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8个月,而氟维司群加哌柏西利联合治疗的中位PFS为4.6个月(风险比[HR]为1.11,90%置信区间[CI]为0.79至1.55;P值为.62),表明在氟维司群中添加哌柏西利并未能显著改善PFS。然而,当在氟维司群和哌柏西利的基础上再加入avelumab时,中位PFS提高至8.1个月(与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相比的HR为0.75,90%
CI为0.50至1.12;P值为.23),尽管这一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基线时存在ESR1和PIK3CA改变的患者中,氟维司群加哌柏西利以及氟维司群加哌柏西利和avelumab的治疗方案与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相比,PFS的差异更为显著。
对于在既往CDK4/6抑制剂加AI治疗中病情出现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
MBC患者,氟维司群中添加哌柏西利并未能改善PFS。然而,加入avelumab后观察到的PFS增加提示,在这一患者群体中,三药联合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哌柏西利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