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布的PALOMA-3试验结果,对于已经接受过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皮下注射阿米凡他单抗相较于传统的静脉注射方式,展现出了相似甚至更优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疗效。

研究发现,皮下注射阿米凡他单抗在达到相似的药物浓度和全身暴露量方面与静脉注射无显著差异。更令人欣喜的是,皮下注射组的总缓解率并不低于静脉注射组,而且疾病控制率也相当。值得注意的是,皮下注射组的反应持续时间更长,并且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反应持续至少6个月。
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虽然差异并不显著,但皮下注射组的中位数比静脉注射组长了近2个月。此外,在总生存期(OS)的探索性分析中,皮下注射阿米凡他单抗也显示出改善的趋势。
在安全性方面,两种给药方式的表现相似,但皮下注射组显著减少了输液相关反应(IRR)的发生率,这无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此外,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微到中度的,与之前对阿米凡他单抗的研究一致。
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这在接受阿米凡他单抗和拉泽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皮下注射阿米凡他单抗的给药时间大大缩短,这无疑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大多数皮下注射组的患者都报告说治疗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PALOMA-3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皮下注射阿米凡他单抗是一种有效且更为便利的治疗选择。这一发现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临床结果。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