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加速血小板破坏为特征的不良反应。如:帕尼单抗治疗期间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真实案例:一名49岁的转移性直肠腺癌女性患者,接受了12个周期中的9个周期的治疗,治疗标准为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和叶酸,并联合帕尼单抗。第10周期时,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因此调整至较低剂量;然而,在第11周期期间,在给予帕尼单抗之后和给予5-FU或奥沙利铂之前,患者再次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2×10 9/l。除抗核抗体外,免疫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滴定,1:160)。Naranjo算法用于建立帕尼单抗的使用与血小板减少症发作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分数为6(“可能”),确定血小板减少症与帕尼单抗给药的可能性。随后,患者接受了两个周期的5-FU、叶酸和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再次出现相同的不良事件。单克隆抗体治疗完全暂停,转而改用曲氟尿苷/替匹拉西。没有报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医生决定。用药期间与医生保持联系。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