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常处于异常激活状态。AKT抑制剂卡帕塞替尼在TNBC模型中已展现出临床前活性,其药物敏感性与PI3K或AKT的激活及/或PTEN的缺失紧密相关。PAKT试验旨在探究卡帕塞替尼联合紫杉醇作为TNBC一线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本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疗的转移性TNBC女性患者。共计14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1:1)至两组,一组接受紫杉醇90
mg/m²(第1、8、15天)联合卡帕塞替尼(400
mg,每日两次),另一组则接受紫杉醇联合安慰剂(第2-5、9-12、16-19天),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则包括PIK3CA/AKT1/PTEN突变亚组的总生存期(OS)、PFS及OS、肿瘤反应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卡帕塞替尼联合紫杉醇组的中位PFS为5.9个月,而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组的中位PFS为4.2个月(风险比[HR]为0.74;95%置信区间[CI]为0.50至1.08;单侧P值为0.06[预设显著性水平为单侧P=0.10])。在总生存期方面,卡帕塞替尼联合紫杉醇组的中位OS为19.1个月,显著长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组的12.6个月(HR为0.61;95%
CI为0.37至0.99;双侧P值为0.04)。特别地,在PIK3CA/AKT1/PTEN突变的肿瘤患者(n=28)中,卡帕塞替尼联合紫杉醇组的中位PFS达到了9.3个月,而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组仅为3.7个月(HR为0.30;95%
CI为0.11至0.79;双侧P值为0.01)。
在安全性方面,卡帕塞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组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治疗组中,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分别为腹泻(13% vs 1%)、感染(4% vs
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 vs 3%)、皮疹(4% vs 0%)和疲劳(4% vs 0%)。
在TNBC一线治疗中,添加AKT抑制剂卡帕塞替尼至紫杉醇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和OS,尤其对于PIK3CA/AKT1/PTEN突变的肿瘤患者而言,获益更为显著。因此,卡帕塞替尼在TNBC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