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植入延迟是脐带血移植(UCBT)后常见的并发症,且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阿伐曲泊帕(AVA),作为第二代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TPO-RA),已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效果。然而,关于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疗效,相关报道仍较为有限。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阿伐曲泊帕作为一线TPO-RA在65名UCBT患者中的疗效。同时,我们选择了118名历史对照患者进行比较,以全面评估缓解率、血小板计数、骨髓中巨核细胞计数、出血事件、不良事件以及存活率等指标。此外,我们还比较了不同药物组之间的血小板重建差异,并采用多变量分析探讨了影响血小板植入的独立有利因素。
在本研究中,52名患者在UCBT后30天内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并持续治疗7天以上以促进血小板植入(阿伐曲泊帕组);而其余13名患者因继发性血小板恢复失败而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SFPR组)。结果显示,阿伐曲泊帕组的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显著短于历史对照组(32.5天
vs. 38.0天,Z = 2.095,P =
0.036)。在阿伐曲泊帕组的52名患者中,46名患者达到了总体缓解(OR),OR的累积发生率为91.9%。值得注意的是,仅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的患者的60天累积血小板植入率明显高于仅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或rhTPO联合阿伐曲泊帕治疗的患者(95.2%
vs. 84.5% vs. 80.6%,P < 0.001)。对于SFPR患者,OR的累积发生率也略高(100%,P =
0.104)。此外,我们还发现,在UCBT后14天内开始阿伐曲泊帕治疗的患者,其60天累积血小板植入率显著高于UCBT后14天后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的患者(96.6%
vs. 73.9%,P = 0.003)。
综上所述,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阿伐曲泊帕能够有效促进UCBT后血小板的植入和恢复,特别是在早期(UCBT后≤14天)使用时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为UCBT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阿伐曲泊帕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