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dadustat作为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通过模拟高海拔缺氧环境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为慢性肾病(CKD)贫血患者提供了非注射治疗选择。然而,其长期心血管安全性始终是临床关注焦点。
非透析依赖性CKD患者的争议
202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全球Ⅲ期试验显示,在未接受过EPO治疗的非透析患者中,Vadadustat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非致命性心梗、卒中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比达1.17(95%
CI
1.01-1.36),未达到预设的非劣效性标准(非劣效界值1.25)。该试验纳入1751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2.4年,提示Vadadustat可能增加此类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透析依赖性CKD患者的安全性验证
针对透析患者的Ⅲ期INNO2VATE研究则提供了积极证据。该研究纳入309例腹膜透析患者,中位随访1.6年,Vadadustat组MACE发生率为16.4%,与达依泊汀α组(17.2%)无显著差异(HR
1.10,95% CI
0.62-1.93)。2023年FO2CUS研究进一步纳入456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52周后,Vadadustat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44.5%)与长效ESA(Mircera)组(44.7%)相当,未报告新增心血管安全性信号。
机制与临床意义
Vadadustat通过稳定HIF-1α促进EPO生成,同时调节铁代谢(降低铁调素、增加铁吸收),但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仍存争议。动物实验表明,HIF-PHI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但临床数据尚未完全支持这一假设。对于透析患者,Vadadustat的给药方案(每周3次,与透析同步)可能通过稳定血药浓度降低心血管波动风险,而非透析患者因基础疾病复杂性更高,需更谨慎评估。
Vadadustat在透析患者中的心血管安全性与非劣效性已获多项研究证实,但非透析患者仍需长期监测。2024年FDA批准其用于透析依赖性CKD贫血,标志着监管机构对其安全性的认可,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审评也基于类似证据。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