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普托马尼Pretomanid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管理时间:2025-09-17 普托马尼通过独特的多重作用机制和低耐药突变率,成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其作用机制涵盖细胞壁合成抑制、能量代谢干扰及毒性代谢物蓄积,而耐药性管理则依赖基因监测、联合用药和剂量优化。 作用机制:三重打击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壁合成抑制:在有氧环境下,普托马尼抑制分枝菌酸生物合成,破坏细胞壁完整性,导致细菌裂解。这一机制对活跃复制的结核分枝杆菌效果显著。 能量代谢干扰:在缺氧环境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脱氮黄素依赖型硝基还原酶(Ddn)还原普托马尼,生成一氧化氮(NO),对非复制菌产生呼吸毒性,清除潜伏病灶。 毒性代谢物蓄积:普托马尼通过靶向戊糖磷酸化途径,造成磷酸戊糖积累,促使甲基乙二醛(MGO)生成。MGO具有强毒性,可干扰细菌细胞内多种生化反应,导致生长停滞。 耐药性管理:低突变率与联合用药 低耐药突变率:体外实验显示,普托马尼的耐药突变发生率仅为10⁻⁵~10⁻⁷,显著低于德拉马尼(10⁻⁴)。Nix-TB试验中,仅3例患者出现普托马尼耐药突变,且均与fbiA基因(辅酶F420合成关键基因)突变相关。 联合用药策略:普托马尼需与贝达喹啉(抑制ATP合酶)和利奈唑胺(抑制蛋白质合成)联用,形成三重打击机制。贝达喹啉可降低普托马尼单药治疗的耐药风险,而利奈唑胺的剂量优化(600mg/d)进一步减少神经毒性。 基因监测与个体化治疗:WHO推荐对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识别fbiA、fgd1等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对于已知对普托马尼耐药的患者,需调整方案为BPaLM(加用莫西沙星)或延长疗程至9个月。 普托马尼的联合方案和耐药性管理策略,为耐药结核病治疗树立了新标杆。 普托马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