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GFR突变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特征。然而,高表达的肿瘤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
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不佳相关,且目前关于阿法替尼与奥希替尼在PD-L1阳性且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比较数据仍然有限。

本研究共纳入了177名PD-L1阳性且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我们对年龄、性别、体能状态、EGFR突变类型、PD-L1表达水平及脑转移情况进行了校正分析。结果显示,阿法替尼与奥希替尼在疾病进展风险上无显著差异[风险比(HR)=0.99,
95%置信区间 (CI)=0.64-1.53],在死亡风险上亦无显著差异(HR=0.96,95% CI=0.54-1.73)。
阿法替尼作用机制:
阿法替尼是一种第二代不可逆EGFR-TKI,具有关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它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包括那些PD-L1阳性的患者。然而,阿法替尼对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奥希替尼作用机制:
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TKI,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能够抑制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它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并显示出对脑转移的良好控制效果。此外,虽然奥希替尼本身不直接针对PD-L1,但它可能通过控制肿瘤负荷间接影响免疫微环境。
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在安全性方面各有特点。阿法替尼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而奥希替尼虽然也可能引起类似的不良反应,但其整体安全性被认为相对较好。然而,这些结论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治疗方案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在PD-L1阳性且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阿法替尼与奥希替尼治疗后的EGFR-TKI治疗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期相似。

奥希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