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01-9763、010-67385800
QQ: 2952046056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生创业园,科创十四街99号33幢D座8层
|
血小板减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分析及其治疗手段介绍时间:2024-07-04 血小板减少在重症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中,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还增加了出血风险,从而提高了医疗成本和死亡率。以下是对血小板减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详细分析及其治疗手段的概述。 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在欧美国家,血小板计数<150×10^9/L被定义为血小板绝对减少;而在中国,由于人群差异,血小板计数<100×10^9/L被定义为血小板减少,<50×10^9/L则为重度血小板减少。 影响:血小板减少常被视为晚期肝病的标志,且是判断肝病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中至重度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无法接受重要的医疗干预,如某些药物和侵入性治疗,从而延迟治疗并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成本。 慢性肝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病理生理学 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下降:TPO主要由肝脏合成,肝纤维化进展会导致循环TPO水平降低,进而影响血小板生成。 骨髓抑制: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如酗酒和肝炎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紊乱和脓毒症:自身免疫紊乱在血小板破坏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慢性HCV感染患者中。脓毒症也增加了血小板破坏的风险。 假性血小板减少:由检测标本异常或检验误差引起,需通过显微镜计数法鉴别。 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这些并发症也与血小板消耗增加有关。 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血小板输注: 适用于出血风险增加或已出血的患者。 存在问题:无明确的安全输注阈值、增加感染风险、可能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治疗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血小板减少,但并发症发生率高。 TIPS:对某些患者有效,但并非有效干预手段,且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TPO受体激动剂:如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和芦曲泊帕。这些药物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计数增加来改善血小板减少。 艾曲泊帕:首个获批的TPO受体激动剂,可减少侵入性治疗前血小板输注的需求,但增加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故不推荐用于计划手术的患者。 阿伐曲泊帕和芦曲泊帕:2018年获FDA批准,用于计划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慢性肝病成人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可减少术前血小板输注和术后出血风险。 血小板减少在肝硬化患者中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医疗成本。未来,随着对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