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它侵入人体组织、器官或血液,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这种病症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尤为常见,特别是血液疾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其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伏立康唑作为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在治疗IF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进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其抗真菌作用。这种药物对多种真菌感染具有治疗效果,包括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血症,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等。此外,它还被用于预防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危患者中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使用伏立康唑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剂量指南。首次负荷剂量通常较高,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之后则采用较低的维持剂量。对于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增加剂量;而对于不能耐受较高剂量的患者,则可以逐步减少剂量。
然而,伏立康唑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它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肝毒性、视觉障碍和QT间期延长等。此外,长期使用伏立康唑还可能与皮肤光毒性/皮肤癌和氟骨症的风险增加相关。
除了不良反应外,伏立康唑还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当与这些药物联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反应。
综上,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其剂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对于患者来说,遵循医嘱、定期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