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F突变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针对这一靶点的治疗已从传统化疗转向靶向联合疗法。比美替尼(Binimetinib)作为MEK抑制剂,与BRAF抑制剂恩考芬尼(Encorafenib)联用,通过双重阻断MAPK信号通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这一组合疗法在提升疗效的同时,也需警惕心肌病与视网膜病变等特殊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

心肌病:左心室功能监测的“红线”
联合治疗可能引发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损伤或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实践中,患者需在治疗前完成基线心脏超声或核素显像评估,治疗期间每2-3个月重复检测。若LVEF较基线绝对下降超10%且低于正常下限,需暂停比美替尼用药并每2周复查LVEF;若4周内未恢复至安全范围,或出现症状性心衰(如呼吸急促、下肢水肿),则需永久停药。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联合治疗应谨慎启动,并加强心电监护。
视网膜病变:视觉异常的“隐形信号”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联合治疗的另一罕见但需警惕的并发症,可能与药物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患者需在治疗前接受眼科基线评估,治疗期间若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色觉异常等症状,应立即暂停用药并转诊眼科。对于既往有视网膜血管疾病或青光眼病史的患者,联合治疗可能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需在多学科团队(肿瘤科+眼科)共同管理下制定方案。
单药治疗的局限性:疗效与安全的平衡点
相较于联合治疗,BRAF抑制剂单药(如维莫非尼)的心肌病与视网膜病变风险较低,但长期使用易因MAPK通路旁路激活导致耐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通常不足8个月。而联合治疗通过协同抑制MEK与BRAF,可将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3.6个月,但需以更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为代价。临床决策中,医生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治疗目标:对于年轻、无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联合治疗可优先选择;而对于老年或器官功能储备较差的患者,单药治疗或联合低剂量方案可能更安全。

比美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