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么是EGFR突变?
EGFR是一个基因,它编码的蛋白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基因,控制着很多细胞的生长,比如伤口受伤正常愈合,就需要它。
通常情况下,EGFR功能是短期的,而且受到严密控制的,它在行使完功能后,就会被关闭。但一些肺癌细胞中,EGFR基因突变了,导致它不能被正常关闭,反而无休止地刺激细胞生长,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
PD-1单抗简介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而PD-1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PD-1程序性死亡受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为CD28超家族成员。PD-1主要在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是激活型T细胞的一种表面受体,PD-1有两个配体,分别是PD-L1(B7-H1)和PD-L2(B7-DC),PD-1作为负性调控点,与特异性配体(PD-L1、PD-L2)
结合起作用,下调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生存蛋白的表达,最终导致淋巴细胞“耗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程序性
-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虽然在手术和辅助治疗方面已有很大进步,但卵巢癌的预后改善甚微,5 年生存率约45%
-
从2014年至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多种PD-1/PD-L1抗体药物上市,适应症遍布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等多个病种,其中又以O药(Opdivo,Nivolumab)和K药(Keytruda,Pembrolizumab)广为人知。
-
正在用着分子靶向药病友们常会在使用过程中会想要细致地了解它,如靶向药在使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服用靶向药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今天就来简单科普一下靶向药的这些特性。
-
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奥希替尼(泰瑞沙/AZD9291)证明临床疗效优于培美曲塞(力比泰)加铂类药物,在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70%,根据该aura3研究结果,通过瓦西里基A.-papadimitrakopoulou,MD提出,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十七维也纳世界肺癌大会。
-
研究简介
PACIFIC研究是第一个针对于三期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在同步放化疗之后的开展的研究。
和以往研究均为晚期患者不同,本次试验入组的是3期不可切除的NSCLC的患者。
-
PD1单抗简介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而PD1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PD1程序性死亡受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为CD28超家族成员。PD1主要在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是激活型T细胞的一种表面受体,PD1有两个配体,分别是PDL1(B7-H1)和PD-L2(B7-DC),PD1作为负性调控点,与特异性配体(PDL1、PD-L2) 结合起作用,下调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生存蛋白的表达,最终导致淋巴细胞“耗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PD1配体(PDL1)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通路持续激活,最终抑制T细胞免疫,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
-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发病例高达46万人,占全世界的55%。而且,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等到被确诊为肝癌时已经到了晚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肝癌对人的生命威胁之大,医学界也在加紧研究相关治疗方法。
-
Q:请问曹主任,肺癌4期患者打了第一次化疗后,白细胞曾降至2700,后打了升白针后,今天白细胞升至12800,十天后又再打第二次化疗了,请问中医调理应注意那几方面呢?
-
2017年9月8日至9月12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ESMO年度大会是欧洲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本届ESMO会议的主题是“将科技融入治疗,让肿瘤患者获得更好转归(Integrating
Science into Oncology for a Better Patient Outcome)”。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针对此次ESMO会中发布的重磅且可能影响肺癌领域趋势发展的热点内容进行回顾与解析,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推荐指数:★★★★★★ 肺癌内容缤纷,一天都未“缺席”
-
获得性耐药仍然是NSCLC靶向治疗长期临床获益的主要障碍,例如针对AZD9291耐药的第四代药物研究已经在路上。
-
2017年更新的ASCO指南推荐阿法替尼、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为存在敏感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包括IPASS、NEJ002、WJTOG3405、OPTIMAL、EURTAC、LUXLUNG3、LUXLUNG6)证实,阿法替尼、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存在敏感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在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含铂两药联合方案。关于三个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彼此之间的头对头大型临床试验开展的很少,NCT01024413是一项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试验目的是比较两个药物对携带EGFR外显子19或21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疗效(厄洛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3.0月,吉非替尼组为10.4月,厄洛替尼组的中位OS为22.9月,吉非替尼组为20.1月。缓解率为56.3% vs 52.3%)和毒性相似。另一项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WJOG5108L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
正常的免疫系统是人类健康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人类的许多疾病往往与免疫功能缺失有关。近年来,各类免疫疾病发病率渐升,各类新式免疫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让人们看到了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难以攻克的疾病有了被治愈的希望。
-
PD-1/PD-L1药物是当前备受瞩目的新一类肿瘤疗法,更是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不同于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它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是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治疗理念。PD1/PD-L1药物如果起效,有明显的拖尾效应(相比化疗和靶向治疗更长的有效期),对很多晚期肿瘤或后线治疗已经无其他选择的患者来说无疑成为救命稻草。
-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一线选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为主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各指南的首选治疗方案。尽管一代、二代TKIs带来的靶向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更好的耐受,但其远期治疗不可避免会出现耐药。其中一半以上的获得性耐药与T790M突变有关。
-
从2014年上市,PD-1抗体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临床数据公布:对某个肿瘤效果特别好,又被FDA授予突破性药物地位,又被FDA批准了新的适应症……大大小小估计至少公布了上百个临床试验数据了。
-
免疫细胞治疗和免疫检测点阻断治疗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抵抗肿瘤细胞,已经在肿瘤治疗上初显神威,获得了非常可观的临床数据。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细胞治疗或免疫检测点阻断治疗中获益。因此,筛选出对这类疗法可能敏感的肿瘤患者,对于提高总体药物疗效和提升药物利用的社会经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
近2年来,研究人员、生物制药公司和投资者对肿瘤免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抑制点抑制剂被广泛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第一种方案,对黑色素瘤患者有显著的生存益处,其益处也逐渐扩展到其他五种癌症适应证。目前,单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为目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1000个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FDA已确定这13个产品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
-
肺癌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数据,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各癌种中均居首位。
虽然精准医学的价值曾有争论[2,3],但作为精准医学理念进展最快、患者获益最明确的肿瘤领域之一,肺癌从诊断到治疗日新月异的快速进展和确定的疗效及生存获益,令人目不暇接。德国Martin Reck和Klaus Rabe教授综述这样一个庞杂而高速进展的领域,绝非易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