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知识 >>乳腺癌 >>医药资讯 >> 吸烟、酗酒是患喉癌的高危因素,喉癌的症状,喉癌治疗药物有哪些?海得康出国就医
详细内容

吸烟、酗酒是患喉癌的高危因素,喉癌的症状,喉癌治疗药物有哪些?海得康出国就医

时间:2021-05-10     作者:海得康出国就医【转载】

  喉癌,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多见,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我国,喉癌的发病率在北方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东北及华北地区最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7%,即使在南方,也是仅次于鼻咽癌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多集中于50—70岁,其中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4:1。但是,由于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的增多,女性患喉癌的人数也正在逐步增长。

  喉癌在发病早期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者是咽炎。在症状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时候,它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

u=4043984800,534555344&fm=15&fmt=auto&gp=0.webp.jpg

  声音沙哑是喉癌的第一症状——多数患者都是以声音沙哑为第一起病症状

  造成声音沙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癌肿本身的占位效应影响声带震动和声门闭合,另一方面为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环后区喉内肌或喉返神经受侵犯,从而导致声带运动障碍造成。此外,喉癌也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其他症状。不同原发部位症状出现顺序可不同。

  吸烟、酗酒等是喉癌高危因素

  吸烟与呼吸道肿瘤关系非常密切。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喉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指出,吸烟人群的喉癌患病率是非吸烟人群的6.35倍,喉癌的发生率与每日吸烟量及总的吸烟时间成正比。值得一提的是,不可忽视被动吸烟,也可能致癌。

  各项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长期饮酒与喉癌的发病也有一定关联。虽然酒精较吸烟对喉癌发病率影响力更低,但是同样是诱发喉癌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每周饮酒量≧500g的中国人群患喉癌的危险性是每周饮酒量<500g人群的2.57倍。更可怕的是,吸烟与饮酒两个危险因素存在着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长期地抽烟与饮酒,那么他患上喉癌的机率将会是健康生活人群的10倍以上。

  除此以外,一些喉部的癌前病变,长期接触芥子气、石棉、镍等有毒化学物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都认为可能引发喉癌。

  如何预防喉癌?

  1.戒烟。而且就算被动吸烟,也有可能会致癌,所以在生活当中应该积极劝烟或戒烟。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控制环境污染。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那么咽喉部病变的发病率就会明显增高。

  3.早发现、早治疗。在嗓音疾病中,喉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比例约占各种癌症的3%。喉癌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声嘶、咽喉疼痛、咳嗽、咳血、说话费力等。常被误诊为慢性喉炎、上呼吸道感染、声带息肉等其他喉部疾病。

  专家提醒,若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特别是长期吸烟、酗酒、年龄超过40岁,声嘶、喉部疼痛不适经半月治疗不愈者,切忌不以为然,要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做喉镜等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如能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可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喉癌、下咽癌的靶向用药

  下咽是咽喉的一部分,喉癌和下咽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在放化疗之外,目前已经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新药。这些靶向药物与标准化疗药物的作用不同,往往具有不同且不太严重的副作用。这些靶向药物可能对治疗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的人有用。

  ERBITUX(爱必妥,Cetuximab,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免疫系统蛋白质的人造版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喉癌和下咽癌细胞通常具有超过正常量的EGFR。通过阻断EGFR,西妥昔单抗可以减缓或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对于一些早期癌症,西妥昔单抗可以与放射疗法组合。对于更晚期的癌症,例如在治疗后已经扩散或复发的癌症,可以与化学药物如顺铂和5FU组合,或者单独使用。

   Opdivo(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是全球首个上市的PD-1/PD-L1抗癌药物,是一种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抗癌药物。

  Keytruda( 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是一种可与PD-1受体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PD-1与PDL1、PD-L2的相互作用,解除PD-1通路介导的免疫应答抑制,包括抗肿瘤免疫应答。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新特药咨询电话:400-001-9769。

1 (4).png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具体处理办法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处理。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

医药知识
更多

新闻中心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