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知识 >>其他疾病 >> 塞利尼索 Selinexor 创新核输出抑制剂为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
详细内容

塞利尼索 Selinexor 创新核输出抑制剂为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

时间:2025-11-18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以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常伴随骨痛、贫血、肾功能损伤等症状。尽管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抗CD38单抗等治疗手段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约30%的患者仍会面临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塞利尼索(Selinexor)作为全球首款口服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通过靶向核输出蛋白XPO1,为难治性MM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塞利尼索.png

  塞利尼索的核心机制在于阻断XPO1介导的肿瘤抑制蛋白核输出。在正常细胞中,XPO1负责将p53、IKB等蛋白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维持细胞稳态。而在MM细胞中,XPO1过度表达导致这些抑癌蛋白被滞留于细胞质,丧失功能。塞利尼索通过与XPO1特异性结合,迫使抑癌蛋白重新聚集于细胞核内,激活凋亡通路,同时抑制致癌蛋白(如c-MYC、BCL-2)的翻译,从多维度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例如,一位65岁男性患者,在经历7线治疗(包括卡非佐米、达雷妥尤单抗等)后疾病进展,改用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后,血清M蛋白水平下降40%,骨痛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评分提升30%。

  临床实践中,塞利尼索的“低毒性、高依从性”特性尤为突出。其口服给药方式避免了静脉注射的感染风险,且不良反应多为1-2级(如恶心、乏力),通过剂量调整(首次减量至60mg,第二次减量至40mg)即可维持治疗。中国MARCH研究显示,83例三类药物难治性MM患者接受塞利尼索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客观缓解率达2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4.6个月,且未出现严重器官毒性。

  目前,塞利尼索的仿制药已在老挝、孟加拉等国上市。以老挝大熊制药版本为例,其月治疗费用约3000元,仅为原研药的1/5。这一价格优势使发展中国家患者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得国际标准治疗,推动了全球MM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结尾图片.jpg

  塞利尼索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药知识
更多

新闻中心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