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高替尼乳膏:突破性外用JAK抑制剂如何重塑中重度慢性手部湿疹治疗?时间:2025-09-02 中重度慢性手部湿疹(CHE)是一种以剧烈瘙痒、皮肤皲裂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传统治疗依赖外用皮质类固醇,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皮肤萎缩、感染风险增加及疗效衰减。2025年,全球首款外用泛Janus激酶(JAK)抑制剂迪高替尼(Delgocitinib,商品名Anzupgo®)获美国FDA批准,成为首个专门针对CHE的靶向治疗药物,其通过精准阻断炎症通路,为患者提供了“无激素”的长期解决方案。 机制突破:从“压制症状”到“根源调控” CHE的发病与JAK-STAT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密切相关,该通路介导IL-4、IL-13、IL-31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和神经源性瘙痒。迪高替尼作为泛JAK抑制剂,可同时抑制JAK1、JAK2、JAK3和TYK2四种酶,阻断多条炎症通路。临床前研究显示,局部应用迪高替尼可显著降低小鼠模型皮肤中IL-4和IL-13的表达水平,并抑制由IL-31诱导的瘙痒行为,从分子层面解释了其“止痒-修复”的双重作用。 疗效验证:III期试验数据奠定临床地位 两项全球多中心III期试验(DELTA 1和DELTA 2)共纳入960例中重度CHE患者,以16周为观察周期,评估迪高替尼乳膏(20mg/g,每日两次)的疗效。结果显示: 皮损清除率翻倍:DELTA 1中,迪高替尼组20%患者达到研究者总体评估(IGA-CHE)0/1级(清除或几乎清除),对照组仅10%;DELTA 2中,迪高替尼组达标率达29%,对照组为7%(两项试验均p≤0.0055)。 症状快速缓解:治疗4周后,迪高替尼组患者手部湿疹症状日记(HESD)瘙痒评分较基线下降3.4分(对照组-1.8分),疼痛评分下降2.9分(对照组-1.2分),提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长期维持疗效:52周开放标签扩展试验(DELTA 3)显示,持续使用迪高替尼的患者中,58.6%达到手部湿疹严重程度指数(HECSI)改善≥75%,且未出现疗效衰减,证明其适合长期使用。 安全优势:规避激素副作用,拓展用药人群 传统激素疗法的局限性在DELTA 1和DELTA 2试验中凸显:对照组患者因疗效不足或副作用(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退出率高达23%,而迪高替尼组仅为12%。进一步分析显示: 局部安全性良好:迪高替尼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5% vs 51%),最常见AE为轻度应用部位疼痛(3.2%)和感染(2.1%),未报告严重感染或心血管事件。 特殊人群适用性:DELTA TEEN亚组分析证实,青少年患者使用迪高替尼无需频繁监测血常规或肝肾功能,解决了口服JAK抑制剂的系统性安全顾虑。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