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马法兰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病例分析时间:2025-05-13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某,女,58岁,因大量蛋白尿于外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λ型,DS分期II期,ISS I期A亚型。既往体健,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治疗经过 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患者接受VCA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化疗9个疗程,病情评估为完全缓解。2017年3月21日,为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入住我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无移植禁忌,2017年4月21日给予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剂量为200mg/m²(d - 3,- 2,静点)。 预处理后第2天,患者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持续约10天好转。+6d感心悸,心电图示窦速,偶发房早,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后好转。+9d再发心悸,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房扑,再次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效果不佳,+15d因血压偏低予口服胺碘酮0.2g/日,3天后症状及心电图好转。+18d突发胸闷、气短,继之阿斯发作,心电监护示房颤伴长RR间歇,心率快慢交替,此后频繁阿斯发作,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19d安置临时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3天后复查Holter示:阵发性房颤、房扑数百阵,均持续时间较短;阵发性窦性停搏,见于房颤终止后,伴大于2秒的RR长间歇13阵,最长RR 4.1s;部分时间见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心律及逸搏夺获;部分时间见心室起搏,心室间歇性起搏功能不良;频发房早(3917个),部分二、三联律;偶发室早(57个)。+28d(临时起搏器置入第9d),因患者仍有RR长间歇,频发心律失常,多次请心内科会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房扑、阵发性窦停搏、心源性晕厥,有心脏停搏导致死亡的风险,行双腔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植入(起搏心率60次/分)。 病例分析 马法兰是最容易引起室上速(SVT)的化疗药物,发生率达11%,其具体机制不清,高危因素有高龄(>60岁)、房颤病史、左房大、肌酐升高、低血钾等。该患者虽无明确高危因素,但大剂量马法兰治疗后仍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此外,该患在移植前多次接受了含硼替佐米、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和沙利度胺的治疗,这些药物均有心脏毒性,但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分析,考虑为大剂量马法兰的心脏毒性所致。这提示临床在使用马法兰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