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曲泊帕Eltrombopag:提升血小板计数的口服药物,为ITP患者带来治疗便利与希望时间:2025-11-2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血小板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而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传统治疗依赖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但部分患者对这类治疗反应不佳,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引发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副作用。在此背景下,艾曲波帕(Eltrombopag)作为全球首个口服小分子、非肽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通过激活内源性血小板生成通路,为ITP患者开辟了全新的治疗路径。
机制革新:从“外源补充”到“内源激活” 艾曲泊帕的作用机制基于对血小板生成素(TPO)信号通路的深度解析。其分子结构可与TPO受体跨膜结构域结合,诱导受体二聚化并激活JAK2/STAT5、MAPK等信号通路,直接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与传统注射用TPO类似物不同,艾曲泊帕的口服特性彻底改变了治疗模式——患者无需定期前往医院接受注射,每日一次的口服剂量极大提升了治疗便利性,尤其适合需长期管理的慢性ITP患者。 临床效能:快速起效与持续缓解 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艾曲泊帕治疗ITP的有效率达59%-88%,起效时间通常为1-2周。EXTEND长期研究进一步证实,85.8%的患者在用药1-2周后血小板计数显著提升,其中52%实现持续缓解,出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于儿童患者,PETIT试验显示12周应答率达62%,显著降低出血事件风险。此外,艾曲泊帕在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患者术前应用中,可使血小板计数≥50×10⁹/L的比例达72%,术后7天内无需输注率达92%,为侵入性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适应症拓展:从ITP到跨病种治疗 自2008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艾曲泊帕的适应症不断扩展。2017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其用于治疗经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或脾切除术后复发的慢性ITP患者;2019年,适应症扩展至12岁及以上儿童ITP二线治疗;2023年,新增用于既往对免疫抑制治疗缓解不充分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目前,艾曲泊帕已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限用于既往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和6岁及以上儿童ITP患者,以及SAA患者,显著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患者体验: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传统ITP治疗需频繁监测血常规、调整激素剂量,患者常因药物副作用或治疗不便而中断治疗。艾曲泊帕的口服特性与快速起效特点,使患者能够更规律地维持治疗。例如,一位9岁ITP患儿在经历激素、丙球、中药等治疗无效后,服用艾曲泊帕25mg/日,2周内血小板计数从个位数升至安全水平,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此外,艾曲泊帕的长期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EXTEND研究8年随访显示,患者5年无治疗生存率达21%,为慢性ITP患者提供了长期管理的可靠选择。
艾曲泊帕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