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米替尼单药 vs. 联合免疫治疗在胆管癌中的疗效与副作用差异时间:2025-09-03 佩米替尼单药治疗FGFR2融合胆管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但其联合免疫治疗的潜力正被逐步挖掘。本文基于2023年AACR、ESMO等会议数据,对比分析两种模式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 疗效对比:联合方案突破生存瓶颈 单药治疗: FIGHT-202研究显示,146例FGFR2融合患者接受佩米替尼单药治疗,ORR为35.5%,中位PFS 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7.5个月。 亚组分析表明,BAP1共突变患者PFS延长至9.1个月,而TP53突变者仅4.2个月(p=0.03)。 联合治疗: 2023年ESMO公布的Ⅰb期试验(NCT04236827)中,佩米替尼(120 mg/日)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3周)治疗32例经治患者,ORR提升至43.8%,中位PFS 8.2个月。 机制研究显示,FGFR抑制可上调PD-L1表达,增强T细胞浸润,形成协同抗肿瘤效应。 副作用差异:免疫相关毒性需警惕 单药治疗: 高磷血症(73.5%)、指甲毒性(62%)和腹泻(38%)为最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 FIGHT-203研究证实,通过剂量调整(如从13.5 mg减至9 mg)可使严重AE发生率从24%降至11%。 联合治疗: 免疫相关AE(irAE)发生率显著升高:32例患者中,18.8%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9.4%发生免疫性肝炎(3级以上)。 血液学毒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以上)发生率达25%,需联合G-CSF支持。 管理策略: 基线检测甲状腺功能、肝酶及自身抗体(如ANA、ANCA)。 1级irAE可继续治疗,2级以上暂停免疫药物并启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 mg/kg/日)。 案例:1例58岁男性患者联合治疗第8周出现3级免疫性肺炎,经甲泼尼龙(500 mg/日)冲击治疗3天后缓解,恢复时停用帕博利珠单抗,单用佩米替尼维持疗效。 佩米替尼单药治疗仍是FGFR2融合胆管癌的标准方案,其眼毒性与高磷血症可通过分级管理实现可控;联合免疫治疗虽显著提升疗效,但需建立irAE快速响应机制。 佩米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