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知识 >>其他疾病 >> 吡非尼酮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抗炎与抗纤维化双重作用
详细内容

吡非尼酮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抗炎与抗纤维化双重作用

时间:2025-08-22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肺泡结构破坏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的致命性疾病,其病理核心在于慢性炎症与纤维化的恶性循环。吡非尼酮(商品名艾思瑞)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IPF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抗炎与抗纤维化的双重机制,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抗炎作用:阻断炎症级联反应

  IPF的炎症反应以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及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IL-6)释放为特征。吡非尼酮通过多靶点抑制炎症信号通路:

  抑制炎症细胞活化:体外实验显示,吡非尼酮可降低肺泡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IL-6的水平达60%,并抑制T细胞向Th17亚型分化,减少IL-17等促纤维化因子的产生。

吡非尼酮.jpg

  阻断炎症介质释放: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吡非尼酮治疗组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72%,炎症细胞浸润减少58%。

  调节免疫平衡:临床研究证实,吡非尼酮可降低IPF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同时抑制补体系统激活,减轻免疫介导的肺组织损伤。

  抗纤维化作用:抑制纤维化核心通路

  纤维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胶原蛋白过度合成。吡非尼酮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TGF-β1是纤维化的核心驱动因子。吡非尼酮可下调TGF-β1受体表达,阻断Smad2/3磷酸化,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在IPF患者肺成纤维细胞培养中,吡非尼酮使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减少65%,胶原蛋白Ⅰ合成降低53%。

  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吡非尼酮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合成,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动物实验显示,吡非尼酮治疗可使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胶原蛋白标志物)降低41%,肺泡间隔增厚程度减轻50%。

  抗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纤维化的重要诱因。吡非尼酮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在IP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吡非尼酮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升3倍,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减少68%。

  临床证据:双重机制的协同效应

  CAPACITY 004研究纳入435例轻中度IPF患者,吡非尼酮治疗72周后,用力肺活量(FVC)平均下降8%,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2.4%,且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6%。ASCEND研究进一步证实,吡非尼酮组FVC下降幅度较安慰剂组减少45%,6分钟步行距离缩短减少54%,无进展生存期延长43%。这些数据表明,吡非尼酮通过抗炎与抗纤维化的协同作用,有效延缓IPF患者肺功能恶化。

结尾图片1.jpg

  吡非尼酮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药知识
更多

新闻中心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