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知识 >> 福巴替尼:胆管癌患者的新希望
详细内容

福巴替尼:胆管癌患者的新希望

时间:2025-07-24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胆管癌(CCA)因其隐匿性强、预后差被称为“癌中之王”,其中肝内胆管癌(ICC)占全部病例的15%-20%。传统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而FGFR2基因融合/重排型患者因缺乏靶向药物,治疗选择尤为有限。福巴替尼(Lytgobi)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不可逆FGFR1-4抑制剂,为这类患者开辟了精准治疗新路径。

headkonmed (6).jpg

  一、靶向FGFR2突变:破解胆管癌致病密码

  FGFR2基因融合/重排通过持续激活FGFR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转移。在ICC患者中,FGFR2异常的检出率达15%-20%,且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福巴替尼通过共价结合FGFR2的ATP结合口袋,不可逆地抑制其磷酸化,从而阻断下游MAPK/ERK和PI3K/AKT通路。

  二、临床疗效:突破传统治疗瓶颈

  FOENIX-CCA2全球II期试验纳入103例经治的FGFR2融合/重排阳性ICC患者,每日口服福巴替尼20mg。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42%,疾病控制率(DCR)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20.0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对既往接受过F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福巴替尼仍能实现28%的缓解率。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的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在45例患者的队列中,6个月PFS率达65%,显著高于化疗组的32%。

  三、安全性管理:平衡疗效与耐受性

  福巴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磷血症(78%)、口干(45%)、疲劳(38%)和甲毒性(32%)。通过饮食控制(低磷饮食)和药物干预(磷酸盐结合剂),高磷血症可控率达90%。严重不良反应(≥3级)发生率仅15%,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5%)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3%)。为降低RPED风险,治疗前需进行黄斑OCT检查,前6个月每2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3个月一次。与培米替尼相比,福巴替尼因不可逆结合特性,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更低,无需剂量调整即可与强CYP3A抑制剂联用。

  目前福巴替尼已在美国、日本、欧盟获批用于二线治疗,其一线治疗的III期试验(FOENIX-CCA3)正在进行中。

TAF印度.png

  福巴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1.jpg

医药知识
更多

新闻中心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01-9763
- 咨询顾问
扫一扫,立即咨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