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级别胶质瘤靶向新药 Ojemda Tovorafenib展示显著抗肿瘤活性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作为最常见的儿童脑肿瘤类型,其治疗长期面临靶向性不足与副作用明显的双重困境。传统化疗、放疗易导致认知损伤与生长迟缓,而既往BRAF抑制剂仅对特定突变类型有效,无法覆盖BRAF融合患者群体。2024年4月,美国FDA加速批准Ojemda(托沃拉菲尼Tovorafenib)上市,标志着全球首款针对BRAF融合/重排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系统性疗法诞生,为这一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Ojemda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II型RAF激酶抑制机制。与传统的I型BRAF抑制剂不同,Ojemda可同时靶向BRAF融合、BRAF V600突变及野生型BRAF/CRAF激酶,通过阻断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节点,精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脑渗透性设计确保药物有效穿透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解决了既往靶向药物在脑部疗效受限的难题。

临床实践中,Ojemda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FIREFLY-1试验中,接受Ojemda治疗的复发/难治性pLGG患者中,超半数肿瘤显著缩小或消失,且疗效持续时间长达13.8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BRAF融合患者的响应率与BRAF V600突变患者相当,填补了既往治疗中BRAF融合群体的空白。此外,Ojemda的耐受性优于传统化疗,常见副作用为可控的皮疹、光敏性反应及轻度肝功能异常,通过剂量调整与皮肤护理即可有效管理。
Ojemda的口服给药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治疗便利性。患者每周仅需服用一次,无需频繁住院注射,显著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与心理负担。西雅图儿童医院专家指出,Ojemda的获批使许多原本面临“无药可用”困境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其疗效持久性更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
目前,Ojemda已被纳入多国儿童脑肿瘤治疗指南,并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以验证其作为一线疗法的潜力。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Ojemda的成功上市不仅为pLGG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更推动了儿童脑瘤靶向治疗从“广谱抑制”向“精准调控”的范式转变。

托沃拉菲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