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GFRA D842V突变GIST患者对匹米替比Pimitespib的长期缓解案例
本文报告一例携带PDGFRA D842V突变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在标准治疗失败后,通过口服匹米替比(Pimitespib)实现长期部分缓解的案例。该病例为PDGFRA D842V突变型GIST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PDGFRA D842V突变;GIST;匹米替比;长期缓解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55岁女性
病史:2012年因“右上腹隐痛”确诊为胃GIST,行部分胃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高危险度GIST,基因检测发现PDGFRA D842V突变。
复发情况:2020年复查发现右上腹及盆腔多发性腹膜转移,CT显示最大病灶直径达6.8cm。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2020年3月起尝试伊马替尼(400mg/日)治疗,3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进展,最大病灶增至8.2cm,更换为舒尼替尼(37.5mg/日)治疗2个月,仍出现疾病进展。
二线治疗:2020年8月入组阿伐替尼临床试验(300mg/日),但因3级贫血(血红蛋白最低至6.8g/dL)于用药2周后停药。
三线治疗:2020年11月起接受匹米替比(200mg/日)治疗。用药后第8周CT显示肿瘤最大直径缩小至5.2cm,部分缓解(PR)率达32.7%。
长期随访:截至2024年6月,患者持续接受匹米替比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达43个月,期间仅出现1级腹泻和轻度疲劳,未发生骨髓抑制或肝肾功能异常。
PDGFRA D842V突变是GIST中常见的耐药突变,传统TKI药物(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疗效有限。匹米替比作为HSP90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依赖的HSP90-客户蛋白相互作用,阻断肿瘤生长信号通路。本例中,患者在标准治疗失败后,匹米替比仍能实现长期缓解,提示其可能通过靶向HSP90下游信号通路(如KIT、
匹米替比为PDGFRA D842V突变型GIST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在多线治疗失败后仍可能实现长期疾病控制。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