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MCL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分析时间:2025-09-17 套细胞淋巴瘤(MCL)作为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其复发难治性患者预后极差,传统共价BTK抑制剂(cBTKi)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期(OS)不足1年。匹妥布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非共价(可逆)BTK抑制剂,通过新型结合机制克服cBTKi耐药,为复发难治性MCL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 全球数据:BRUIN研究奠定疗效基石 BRUIN I/II期全球多中心研究纳入120例复发难治性MCL患者,其中98%曾接受cBTKi治疗。结果显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达56.7%(95% CI 45.8-67.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17.6个月(95% CI 7.3-2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4个月(95% CI 5.3-13.3),中位OS 23.5个月(95% CI 15.9-NE)。值得注意的是,在C481S突变患者亚组中,ORR仍达50%,显著优于传统cBTKi耐药后20%以下的缓解率。 中国数据:JZNJ研究验证本土疗效 中国JZNJ II期桥接研究纳入35例复发难治性MCL患者,其中28例为非母细胞型MCL。结果显示,IRC评估的ORR达62.9%(95% CI 44.9-78.5),完全缓解(CR)率11.4%,部分缓解(PR)率51.4%。中位DoR未达到,12个月DoR率59.7%;中位PFS 6.8个月,12个月PFS率44.1%;中位OS 15.5个月,12个月OS率61.9%。在非母细胞型MCL亚组中,ORR提升至71.4%,12个月PFS率46.7%,进一步证实其疗效优势。 安全性:低毒性特征突破治疗瓶颈 匹妥布替尼的安全性数据显著优于传统cBTKi。BRUIN研究中,仅2-3%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停药,≥3级AE发生率低于20%。JZNJ研究显示,中国患者≥3级AE发生率与全球数据一致,最常见为贫血(32.2%)、中性粒细胞减少(31.0%),但无房颤/房扑报告,≥3级出血发生率仅2.3%。这种低毒性特征源于其高选择性——对EGFR、ITK等非靶点抑制率不足1%,而伊布替尼对EGFR抑制率达80%,导致皮疹、腹泻等脱靶效应显著。 匹妥布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