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司替戊醇治疗Dravet综合征患儿后出现严重嗜睡及共济失调的病例分析时间:2025-04-18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Dravet综合征患儿在接受司替戊醇治疗后出现严重嗜睡及共济失调的病例,详细描述了治疗经过、不良反应处理及后续治疗策略,为临床使用司替戊醇提供了警示和参考。 病例介绍 患儿,男,3岁,因频繁癫痫发作被诊断为Dravet综合征。既往病史显示,患儿对多种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智力运动发育落后。为控制癫痫发作,患儿开始接受司替戊醇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50mg/kg,分两次口服。 治疗经过 起始治疗:司替戊醇治疗开始后,患儿家属报告癫痫发作频率有所减少,但患儿出现明显的嗜睡症状,每日睡眠时间延长至18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加重:治疗一周后,患儿嗜睡症状进一步加重,同时出现共济失调表现,如行走不稳、手脚协调性差等。 剂量调整与监测:鉴于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医生决定暂停司替戊醇治疗,并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在暂停治疗后的第二天,患儿嗜睡症状有所缓解,但共济失调症状仍然存在。 重新评估与治疗:医生重新评估了患儿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决定降低司替戊醇的剂量至每日30mg/kg,并联合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在调整治疗方案后,患儿嗜睡和共济失调症状逐渐减轻,癫痫发作也得到一定控制。 不良反应处理 嗜睡处理:嗜睡是司替戊醇治疗Dravet综合征患儿时常见的副作用。在本例中,通过暂停药物和剂量调整,患儿嗜睡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共济失调处理:共济失调是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司替戊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在暂停药物和剂量调整后,患儿共济失调症状逐渐减轻,但未完全消失。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后续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司替戊醇的剂量、联合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等。 长期随访:医生计划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定期评估其癫痫发作频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长发育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例患儿在接受司替戊醇治疗后出现严重嗜睡及共济失调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密切监测患儿情况,不良反应得到一定控制。本例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司替戊醇治疗Dravet综合征患儿时,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司替戊醇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