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特昔替尼对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皮肤和血液生物标志物所产生的影响时间:2025-03-05 白癜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脱色疾病,目前尚无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手段,而且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阐释清楚。 本次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2b 期试验(NCT03715829)的子研究,旨在评估口服 JAK3/TEC 家族激酶抑制剂 利特昔替尼 对非节段性白斑病(NSV)参与者皮肤和血液生物标志物所产生的影响。 共有 65 名成年 NSV 患者参与了此项子研究。这些患者被分为不同组别,分别接受安慰剂(n = 14)或 利特昔替尼 每日治疗,疗程为 24 周,部分组别有 4 周的负荷剂量,具体分组如下:200(负荷剂量)/50 mg 组(n = 13)、100/50 mg 组(n = 12)、50 mg 组(n = 11)、30 mg 组(n = 8)以及 10 mg 组(n = 6)。 在研究过程中,于基线阶段以及治疗后的 4 周和 24 周,分别采集患者皮肤(包括病变部位和非病变部位)的活检样本。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如 RNA 测序、定量实时 PCR、蛋白质组学分析以及流式细胞术,对从基线到第 4 周和第 24 周期间皮肤和血液中的分子及细胞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 相较于基线水平和 / 或安慰剂组,接受 利特昔替尼 治疗的各个组在第 4 周和第 24 周时,呈现出免疫生物标志物下调以及黑色素细胞相关标志物上调的趋势。具体而言,在 50 mg 利特昔替尼 组的 NSV 病变部位,CD3/CD8 T 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黑色素细胞标志物(酪氨酸酶;Melan - A)显著增加(均 P <.05)。 在病变皮肤中,T 细胞活化、NK、细胞毒性和调节标志物(如 IL - 2、IL2 - RA、IL - 15、CCR7、CD5、CRTAM、NCR1、XCL1、KIR3DL1、FASLG、KLRD 等,P <.05)也出现相应变化。此外,TH1 和 TH2 相关标志物在病变皮肤和血液中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下调(P <.05)。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生物标志物的这些变化与临床反应存在关联。 利特昔替尼 能够显著下调非节段性白斑病(NSV)参与者皮肤和血液中的促炎生物标志物,同时增加黑色素细胞产物,这充分显示出该药物在治疗 NSV 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而且,由 利特昔替尼 介导产生的这些变化与临床反应呈正相关关系。 利特昔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