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替尼治疗COVID-19相关细胞因子风暴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8-14

  COVID-19重症患者的核心病理机制是病毒诱导的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衰竭。巴瑞替尼通过双重机制——抑制JAK-STAT通路和阻断病毒内吞——成为治疗重症COVID-19的关键药物。

  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分子机制

  SARS-CoV-2感染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IL-6、TNF-α、GM-CSF等促炎因子,形成正反馈循环。巴瑞替尼通过抑制JAK1/JAK2,阻断IL-6受体和GM-CSF受体的信号转导,从而降低下游STAT3磷酸化水平。在COV-BARRIER试验中,巴瑞替尼治疗组患者血浆IL-6水平较基线下降42%,而安慰剂组仅下降12%;同时,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降低35%和28%,提示炎症反应显著受控。

巴瑞替尼(1).jpg

  阻断病毒内吞的独特优势

  巴瑞替尼还可通过抑制AAK1和GAK激酶,干扰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在3D原代人肝细胞球状体模型中,巴瑞替尼以400nM浓度预处理可使SARS-CoV-2病毒载量降低30%-40%,且未观察到肝细胞毒性。这一机制与瑞德西韦(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形成互补,为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证据

  COV-BARRIER试验纳入1525例住院患者,结果显示巴瑞替尼组28天全因死亡率较安慰剂组降低5个百分点(8% vs 13%),在接受机械通气或ECMO的亚组中,死亡率降低幅度达46%。BARI-SolidACT试验虽因样本量不足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但敏感性分析显示,在排除抢救治疗(如托珠单抗)干扰后,巴瑞替尼组60天死亡率较安慰剂组降低3.2个百分点。

  安全性方面,巴瑞替尼与地塞米松联用时,严重感染发生率未显著增加(12% vs 10%),但需警惕机会性感染风险。在COV-BARRIER扩展研究中,巴瑞替尼组真菌感染发生率较安慰剂组升高1.8个百分点(3.2% vs 1.4%),提示需加强免疫功能监测。

  指南推荐与治疗地位

  基于COV-BARRIER等试验结果,WHO在《新冠肺炎治疗指南》中强烈推荐巴瑞替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尤其适用于氧合指数<200mmHg或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例。美国NIH指南进一步明确,巴瑞替尼可作为托珠单抗的替代方案,用于对IL-6抑制剂有禁忌证的患者。

结尾图片.jpg

  巴瑞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