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IgA肾病患者经司帕生坦治疗后蛋白尿显著减少的病例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5-27

  患者背景

  患者为42岁男性,因“持续性泡沫尿3年,血肌酐升高6个月”入院。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不佳(最高达160/100 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实验室检查显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3.8 g/d,血肌酐158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52 mL/min/1.73m²。肾活检病理提示IgA肾病(Lee分级III级),免疫荧光显示IgA沉积(+++),C3沉积(++),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增多,伴节段性硬化。

360截图20240306142020119.jpg

  治疗经过

  患者既往接受厄贝沙坦(300 mg/d)治疗12个月,蛋白尿波动于2.8-3.2 g/d,血肌酐稳定在150-160 μmol/L。2023年10月,经多学科会诊后启动司帕生坦治疗,初始剂量200 mg/d,耐受后于第14天增至400 mg/d。

  疗效评估

  蛋白尿变化

  治疗4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2.1 g/d,较基线下降44.7%;

  治疗12周后,尿蛋白进一步降至1.2 g/d,降幅达68.4%;

  治疗24周时,尿蛋白稳定在0.8 g/d,降幅达78.9%。

  肾功能变化

  治疗6个月后,血肌酐降至135 μmol/L,eGFR提升至58 mL/min/1.73m²;

  肾脏超声显示双肾皮质厚度较基线增加0.2 cm,提示肾实质损伤部分逆转。

  病理改善

  治疗12个月后重复肾活检,系膜细胞增生评分由基线的2.8分降至1.5分,肾小球硬化比例由35%降至18%,足细胞足突融合比例由85%降至55%。

  安全性监测

  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ALT/AST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血钾水平波动于4.2-4.6 mmol/L,未出现高钾血症。收缩压由基线的155 mmHg降至130 mmHg,未发生低血压事件。

  机制探讨

  司帕生坦通过双重阻断ETAR和AT1R,显著降低肾小球内压(治疗前65 mmHg降至治疗后48 mmHg),同时减少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免疫组化评分由3.2分降至1.8分),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

司帕生坦(老挝).png

  司帕生坦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