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代和第三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真实治疗顺序与有效性分析时间:2025-01-08 随着多种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疗法相继获批,深入探究第二代和第三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不同治疗顺序下的疗效变得愈发关键。本研究旨在描绘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一线(1L)治疗中接受第二代ALK TKI(如alectinib或brigatinib)的当代治疗顺序模式,并评估一线及二线(2L)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纳入了273名接受一线alectinib或brigatinib治疗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他们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28.9个月。在停止一线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有22%的患者在未接受二线治疗的情况下,于一线治疗停止后的4.0个月内不幸去世(中位数)。一线和二线治疗的中位治疗至停药时间(TTD)分别为21.9个月(95%置信区间[CI]:15.2-25.8个月)和7.3个月(95% CI:5.3-10.2个月)。序贯使用ALK TKI治疗的总中位TTD(TTD2)为29.4个月(95% CI:25.1-36.1个月),而整个序贯ALK TKI治疗的总时间中位数为28.0个月(95% CI:23.6-32.9个月)。 在这项规模较大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我们发现序贯使用ALK TKI的总有效时间(TTD2)及整个治疗周期均接近2.5年。这一结果凸显了在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选择具有最长一线有效性的药物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也揭示了从一线到二线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高损耗率,以及在一线治疗支持下所能观察到的最长临床获益期。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