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希替尼耐药机制与耐药策略,奥希替尼仿制药在哪里上市时间:2024-12-20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靶向治疗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一代和二代EGFR-TKI治疗后,患者常出现耐药,其中约50%的耐药患者携带EGFR T790M突变。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对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均有高效、选择性的作用,并显示出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在AURA3 III期研究中,奥希替尼相比铂类-培美曲塞联合治疗,能显著延长T790M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FS)和提高客观缓解率(ORR)。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AURA3中奥希替尼治疗后的耐药机制。 AURA3研究纳入了一线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这些患者均携带EGFR敏感性突变和T790M突变。研究在基线和肿瘤进展或治疗终止时采集了患者的血浆样本。采用NGS检测平台Guardant 360对配对样本进行检测,以探索奥希替尼治疗后的获得性耐药机制。 结果 T790M丢失: 49%的患者出现T790M突变丢失,与既往研究一致。 T790M突变丢失在ex19del突变患者中更常见(83% vs 14% L858R突变患者)。 T790M突变的消失常伴随其他耐药机制的出现。 获得性耐药突变: 21%的患者中检测到EGFR获得性突变,最常见的是C797S(14%)。 出现EGFR获得性突变的患者,在肿瘤进展和/或治疗终止时仍保留T790M突变。 约19%的患者出现MET扩增,其中7%同时发生EGFR C797S突变。 其他耐药机制包括HER2扩增、细胞周期基因改变等。 PFS与耐药机制的关系: 奥希替尼的耐药机制存在异质性,且每种机制的样本数较少。 T790M突变丢失者的中位PFS相对较短(5.54个月 vs 7.06个月,T790M保留者)。 AURA3研究揭示了奥希替尼治疗后多种耐药机制的存在,包括T790M突变丢失、EGFR获得性突变(尤其是C797S)、MET扩增等。这些耐药机制与既往报道一致,且部分机制有对应的靶向药物,对后续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奥希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
|
|